绥德县依托优势发展林业产业,实现生态、经济、社会效益多赢—— 生态增“绿” 产业生“金”

2023-12-04 18:40 阅读:

       近年来,绥德县切实将生态建设与特色林业产业发展深度融合,通过对红枣、山杏、核桃等低产林进行改造升级,切实提高农户种植技术和管护水平,实现生态、经济、社会效益多赢,助推乡村振兴。

  红枣低产改造  产业焕发活力

  红枣产量和品质的提升离不开政府的支撑。为了使红枣产业持续健康发展,绥德在坚持生态保护的同时,确立了“保护老枣树、引进新品种、发展新模式、加快产业化”的发展思路,坚持精准发力,投资1050万元,建设了2500亩红枣标准示范园和3750亩红枣低产园,使病虫害发生率大幅降低,让农户不投资一分一厘就可享受红枣低产改造后带来的经济效益。

  同时,为不断优化红枣产业结构,充分利用枣树下的土地资源,该县选择在枣林坪镇和定仙墕镇重点推进“红枣新品种引进及林下经济试验示范项目”,从沿黄五省红枣集中栽培区引进103个红枣品种高接换头试验栽培,同步探索在不同地类开展多种林下经济种植、养殖试验,确保快速实现经济效益,拓宽农民增收渠道。

  绥德县林业局工程师郝亚军说,“绥德县还充分发挥产业人才技术引领优势,以产育才,以才兴产,不断推进绥德红枣种植向精细化、优质化、高附加值阶段迈进。”

  做好产销对接  农户有了底气

  10月中旬,走进绥德县黄河湾枣业有限公司厂房,可以看到工人正对着堆成小山的红枣有序忙碌着,分拣、清洗、烘干、打包、搬运……该公司负责人介绍,该公司以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来收购本镇红枣,保障了当地红枣销路。经过加工,制成紫晶枣、枣夹核桃、空心枣、枣片等多种产品,再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模式,产品远销至内蒙古、河北、福建等地。

  据了解,为进一步扎实做好今年红枣销售工作,绥德县大力推广“党建+支部+企业+农户”发展模式,由各村支部牵头,将农户零散枣树进行统一管护,等红枣成熟后,再由就近企业、合作社等进行收购、加工、出售,不仅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,还增加了村集体收入,让红枣产业重新焕发生机。

  目前,大型红枣加工厂在枣林坪镇就有7个,年加工量达6000余吨。今年,该镇投资380万元,扩建了红枣保鲜库并改良生产设备,新建了红枣饲料加工厂1个,形成集生产、仓储、冷链、加工、销售为一体的循环产业链,实现了红枣产业的多元化、精细化、品牌化、专业化发展路径,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、农业增效。

  科学规划示范园  发展林业产业

  深秋时节,走在吉镇镇瑞宁村,目及所处,漫山遍野的核桃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,家家户户的院子晒满了核桃,农户们采摘、搬运、去皮、晾晒,忙得不亦乐乎。

  据了解,近年来,绥德县充分利用退耕还林等政策,把核桃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,以特色林业产业为引领,按照“政府引导、群众参与、规范管理、改良品种、提质增效”的总体思路,对全县标准化管护核桃基地进行低产改造,全面落实核桃果园规范化综合管护措施,加快核桃产业提质增效步伐。

  目前,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10万余亩,形成了满堂川圪针湾万亩核桃基地、崔家湾绿源核桃精品示范基地两个示范园区。同时,针对群众“不会种、种不好、无人管”的问题,多次组织农户培训,解决群众不会种和种不好的问题,确保实现生态受保护、林业增效益、百姓得实惠。

  近年来,绥德县结合红枣、山杏、酸枣、核桃等特色产业,科学规划,通过项目示范带动和科技赋能,推进低产林项目改造,促进全县特色林业产业提质增效,助农增收致富。

  “下一步,绥德将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特色林下种植、养殖产业,实现林地增效、农民增收。”绥德县林业局局长刘振亚说。


本页链接:https://www.nflshc.com.cn/news/show-5341.html

名站信息网声明:如对以上内容有异议或更好建议,敬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尽快回复您,转载请保留本站原文链接,感谢大家的配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