陕西靖边黄蒿界镇:从高标准农田走向农业现代化

2023-12-04 18:45 阅读:

初冬时节,走进陕西省靖边县蒿界镇,放眼广袤的田野,田成方、渠相通、路相连、涝能排、旱能灌的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,绘就了一幅幅现代农业发展图景。

“以前分散、零散的土地很难被关注,盘整起来形成规模化的运营就有了活力,对于机械设备的投入、防止土地撂荒以及保障粮食安全都有很重要的作用。”黄蒿界镇副镇长王怀飞介绍。

“小块散田”“低效良田”一直以来都是限制现代农业发展的因素。在推进农村“三变”改革工作中,靖边县黄蒿界镇在全镇6个村探索推行“一户一田”“一组一田”改革,实现了“小块并大块、多块变一块”。

庙湾村的王永峰就是这一改革的受益人。“我种植了600多亩玉米,全部都连在一起,比过去好种、好管也好收,大型联合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,一排排玉米秆被收割粉碎,脱了皮的玉米棒被快速装进集粮箱。集中连片种植以后,生产效率大大提升了。”种植大户王永峰说。

近年来,黄蒿界镇积极推进特色农作物产业高质量发展,从自家的零散种植转变为以一户一田为主,再改革为一组一田,蓬勃发展起来的现代农业大大提升了农业机械化水平,增加了农民收入。与此同时,不断涌现出的家庭农场,在改变过去的种植方式的同时,也为农业现代化谱写出了华彩乐章。

现如今,黄蒿界镇贺阳畔村村民贺真堂家有了新变化。过去,他只是个种粮专业户。如今,他有了新的身份——农场主。2021年,通过土地流转,建立了景乐家庭农场。“我们今年承包了一千亩土地,主要是循环利用,种的玉米可以养羊,羊的母畜可以繁殖,羊子喂胖了就可以出售市场,羊粪可以直接上到玉米地。这样一来就可以降低投资,效益适当的提高了,种植的400多亩萝卜,可以填补种植块上经济来源。”贺真堂说。

景乐家庭农场通过三年的建设,形成了以玉米生产为主,结合牧草倒茬轮作的科学种植模式,同时结合白绒山羊养殖、经济作物种植组成了种植业、养殖业互补循环的良性发展框架,实现了土地的整合利用。

目前,全镇培养农民专业合作社55家,家庭农场24家,粮食种植面积已达6.2万亩,机械化率达100%。

乡村振兴靠产业,产业兴旺靠特色。近年来,黄蒿界镇党委、政府坚持“现代农业富民”的发展战略,把发展现代农业放在促进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,推动镇域经济持续发展的突出位置,通过大力优化种植结构,引导农户发展特色产业,提高农业附加值,形成了以“马季沟大米”“黄蒿界西瓜”等特色鲜明、知晓率较高的品牌,为现代农业开拓了新路径。


本页链接:https://www.nflshc.com.cn/news/show-5355.html

名站信息网声明:如对以上内容有异议或更好建议,敬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尽快回复您,转载请保留本站原文链接,感谢大家的配合!